摘要
四川盆地西南缘毗邻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受印度-欧亚大陆俯冲、碰撞的共同作用,是研究陆内岩石圈构造演化和深浅部动力学过程的理想场所.本研究基于布设在跨四川盆地和川滇地块的高密集宽频带地震台阵波形数据,利用多频率、多模型P波接收函数对区域下方的地幔转换带速度间断面进行了精细成像.研究结果发现,在安宁河-小江断裂带西侧, 660-km间断面出现10~30km“渐变式”下沉,这可能与印度板块自西向东俯冲带来的热异常效应相关.在四川盆地与川滇地块交界处, 410-km间断面在小范围内沿测线表现出5~10km的抬升;而660-km间断面存在横向尺度~150km的剧烈下沉,幅值可达30km.结合地表观测和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认为四川盆地西南缘地幔转换带速度间断面横向小尺度的剧烈变化,正体现了该应力集中区岩石圈“滴落式”拆沉的影响,拆沉的岩石圈碎片在上地幔底部堆叠导致了660-km间断面的局域显著下沉.本研究为较难探测的小规模陆内岩石圈“滴落式”拆沉提供了地震学观测证据,也为受板块/陆块俯冲、碰撞等影响的陆内应力集中区的深浅部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单位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