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时代,学科的交叉、汇聚、融合促使建筑空间发生质与量的嬗变。无论是承担知识传授功能的教育建筑、承担知识生产功能的科研建筑,还是承担知识转化功能的生产建筑,均呈现出更互联、更共享、更自然的趋势。本文以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北京市专利技术研发中心及广西宁福新能源园区为例,探析大科学时代的产学研建筑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