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结节病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 提高对结节病的认识, 减少误诊。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院诊断为结节病(包括肺内与肺外)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 并对临床特征、实验室及胸部CT检查、获取病理组织的部位及结果、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100例, 以女性多见, 男女比为1∶2.22;年龄(47.12±11.95)岁, 年龄范围为10~80岁;临床表现以咳嗽(58/93, 62.4%)为主, 其余可见呼吸困难(25/93, 26.9%)、胸痛(23/93, 24.7%)等。实验室检查异常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的降低(47.5%, 47/99)以及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升高[50%(38/76)、43.7%(7/16)、43.6%(17/39)]。男性患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女性患者(Z值分别为2.38、2.40, 均P<0.05)。Ⅱ期结节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CD4+/CD8+比值、血浆IgM均较Ⅰ期结节病患者低(Z值分别为2.37、1.99、2.01, 均P<0.05)。胸部CT可见结节病典型影像表现, 影像分期以Ⅰ期(27/98, 27.6%)、Ⅱ期(65/98, 66.3%)为主。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阳性率为61.7%(37/60)。在85例患者的随访过程中, 结节病有较高的自发好转率, Ⅰ期结节病的自发好转率为78.6%(11/14), 治疗好转率为80.0%(8/10), Ⅱ期结节病的自发好转率为52.6%(10/19), 治疗好转率88.6%(31/35), Ⅱ期结节病治疗者预后优于未治疗者(χ2=6.85, P=0.009)。所有治疗患者均首选口服泼尼松, 87.0%(40/46)的患者用量为20~40 mg/d。结论结节病好发于中年女性, 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以淋巴细胞降低及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升高为主要表现。病变主要累及肺部。Ⅱ期结节病需要治疗。
-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