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我爱画静谧的古镇和民居,当不同季节和时刻的光线穿过这些近似现代"废墟"的安宁之处,我眼前出现的是由色块构成的景象以及高光、阴影中那丰富而细微的色调变化,是随时间流逝逐渐沉淀下来的苍茫与厚重质感,它们触动着我的内心,让我感动。很多人喜欢讨论在写生和创作过程中绘画者是不是能知道"我"在哪里。在西方现代主义之前的油画创作传统中,"我"和表现对象的分界是清晰的,"我"需要冷静而客观地将观察到的对象描绘下来。即便到了"巴比松画派"和"印象派"走出户外进行创作,他们仍是将"我"放置在物象之外,站在欣赏者和旁观者的角度来进行再现。我虽然进行的是油画创作,可常常感觉这个过程中对象和"我"其实很难区分,甚至有时候会忘了自己的存在。我的情绪随着构成、节奏和形色笔触融入或急促或缓慢的每一笔抒写里,最终让自己消失在
-
单位平顶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