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例初产妇产程曲线分析

作者:方章华; 陈磊; 陶峰; 王晓艳; 陈红波*
来源: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03): 351-354.
DOI: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3.018

摘要

目的:通过对1 913例初产妇产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初产妇第一产程产程曲线特征。方法:选取经阴道分娩的1 913例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其中自然临产产妇1 523例为自然临产组,应用静滴缩宫素计划分娩产妇390例为缩宫素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记录2组产妇的年龄、分娩孕周、体质量、身高、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第一产程宫口扩张程度及持续时间,并计算宫口扩张每进展1 cm所经历的时间等资料。结果:自然临产组分娩时孕周为(39. 6±0. 9)周,缩宫素组分娩时孕周为(39. 9±1. 1)周,2组产妇孕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分娩时年龄、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新生儿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产妇产程曲线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在宫口开大5 cm后,2组产程的进展均呈现加速趋势。自然临产组宫口开大3~4、4~5、5~6、7~8 cm所持续的时间均长于缩宫素组(P <0. 05~P <0. 01),2组宫口开大6~7、8~9、9~10 cm所持续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产妇活跃期起点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Friedman产程图和新产程标准均不能很好描述国内人群产程特征,应进一步收集国内产妇产程数据,绘制合适的产程图指导产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