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借鉴睡美人指数(B指数)基本框架,通过将考察对象"年度被引次数"优化为"年度被引次数累积百分比",提出Bcp指数,重新定义唤醒时间、睡眠深度和唤醒强度。通过识别"Science"和"Nature"上的睡美人文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Bcp指数继承了B指数对那些非常显著的睡美人文献高度敏感的优点。Bcp指数框架下计算出的唤醒时间更符合实际情况,而B指数框架下的唤醒时间易被延迟估计。Bcp指数考虑了观察期内论文全部的引文曲线,规避了B指数无法反映年度被引次数达到最大值以后的引文曲线的缺点。Bcp指数对论文发表之初被引次数的约束效力显著高于B指数,更符合睡美人文献早期零被引和低被引的特征。Bcp指数对年龄大、总被引次数和年度被引次数相对较低的睡美人文献更敏感,有利于挖掘平常易被忽视的非高被引文献中睡美人文献的存在规律。Bcp指数规避了人为参数主观界定的不足,以及不同学科领域论文被引规模差异对睡美人文献统一定义的干扰。
-
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南京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