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胰头癌分型在胰头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恒毅; 纪浩洋; 张航; 马春阳; 任玉琦; 王敏; 朱峰; 秦仁义
来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5, 14(08): 623-629.

摘要

目的根据CT检查评估胰头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建立一种新的胰头癌分型,探讨新型胰头癌分型在胰头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及评估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27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评估胰头癌与血管的关系,将胰头癌分为I型、Ⅱ型、Ⅲ型和Ⅳ型4种类型。根据肿瘤部位及胰头癌新分型,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术后患者入住胰腺手术重症监护室,常规予以监测生命体征、禁食水、补液、营养支持、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支持治疗,同时保持腹腔引流通畅。术后并发症按照国际胰腺外科研究组(ISGPS)定义进行资料收集。记录并观察患者术前情况:性别、年龄、BMI、黄疸、腹痛、其他消化道症状、近期体质量下降、合并糖尿病;术中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患者术后1、3、6、12、18个月,通过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元±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范围)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1)胰头癌分型:Ⅰ、Ⅱ、Ⅲ、Ⅳ型患者分别为83例、20例、11例、13例;术前分别有31例、9例、0例、2例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黄疸,23例、8例、7例、7例表现为腹痛,4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3.49,P<o.05)。(2)术中情况-80例患者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方式采用静脉优先入路),其中I型74例、Ⅱ型6例。47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术,其中Ⅰ型9例、Ⅱ型14例、Ⅲ型11例、Ⅳ型13例。13例患者术中行扩大淋巴结清扫,其中I型2例、Ⅱ型3例、Ⅲ型4例、Ⅳ型4例。消化道重建方式:74例患者行胰胃吻合,其中I型52例、Ⅱ型10例、Ⅲ型6例、Ⅳ型6例。37例患者行胰肠吻合,其中Ⅰ型22例、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4例。16例患者行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其中Ⅰ型9例、Ⅱ型4例、Ⅳ型3例。Ⅰ、Ⅱ、Ⅲ、Ⅳ型胰头癌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87±47)min、(354±64)min、(342±86)min、(380±4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99±180)mL、(480±233)mL、(418±256)mL、(554±307)mL,4型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02,3.91,P<0.05)。(3)术后情况:Ⅰ、Ⅱ、Ⅲ、Ⅳ型胰头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2±10)d、(29±10)d、(28±12)d、(33±17)d,4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1,P<0.05)。(4)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Ⅰ、Ⅱ、Ⅲ、Ⅳ型胰头癌患者肿瘤直径分别为(3.3±1.1)cm、(4.1±0.9)cm、(4.1±1.0)cm、(4.6±1.1)cm,YNM分期T12期和T34期分别为59例和24例、0例和20例、0例和11例、0例和13例,神经侵犯分别为14例、8例、6例、9例,4型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2,χ2=58.41,20.76,P<0.05)。(5)随访结果:112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Ⅰ型74例、Ⅱ型18例、Ⅲ型9例、Ⅳ型11例),15例患者失访。Ⅰ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260个月),2年生存率为42.2%;Ⅱ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230个月),2年生存率为25.0%;Ⅲ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230个月),2年生存率为27.3%;Ⅳ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226个月),2年生存率为15.0%。4型胰头癌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5,P<0.05)。其中I型分别与Ⅱ、Ⅲ、Ⅳ型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5.10,10.73,P<0.05);Ⅱ型分别与Ⅲ、Ⅳ型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2,0.48,P>0.05);Ⅲ型与Ⅳ型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05)。结论根据胰头癌与血管的关系建立胰头癌新分型。该分型对指导临床手术方式选择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