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负负得正"这一符号法则是数学上为了在数系扩充时保持运算律一致性而做出的合理规定,它本身并不能被证明,但其合理性可以借助现实模型加以解释。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不重视"负负得正"法则的由来,也很少给予学生机会探究"负负得正"的原因。教师从司汤达的故事入手,引导学生对"负负得正"进行探究,除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法则,还体现了多方面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