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救护猛禽进行卫星跟踪,有助于了解猛禽放飞后的生存状况,评估救护成效。2019至2021年间,先后为6只救护猛禽安装卫星跟踪器。根据获得的卫星跟踪数据分析了个体失联前的活动轨迹以及中途停歇情况等。借助最后的位置信息对失联个体展开实地搜寻,分析其死亡原因。研究结果显示,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红隼(Falco tinnunculus)、苍鹰1(Accipiter gentilis)和苍鹰2的迁飞距离依次为159.5 km、150.5 km、292.5 km和832.7 km;越冬时期红隼和2只苍鹰都更倾向于选择人类活动比较密集的区域,如农田、村庄、城市居民区以及城市湿地公园;放飞猛禽的活动量通常在100~500次/h之间;个体最终状态显示,猎隼(F. cherrug)因受困和饥饿死亡,白尾海雕因二次中毒死亡,日本松雀鹰(A. gularis)、红隼和2只苍鹰失联,原因不详。救护放飞的技术环节存在失误、放飞后遭到非法猎捕、跟踪器对个体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设备脱落或故障都可能导致救护猛禽放飞后失联或死亡,建议规范猛禽救护放飞过程,慎重选择放飞时间和地点,提高救护猛禽放飞后的野外生存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