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荧光SSR标记的紫薇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王芝懿; 李振芳; 彭婵; 陈英*; 张新叶*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7(02): 61-69.

摘要

【目的】以收集的239份紫薇属(Lagerstroemia)种质和1份黄薇属(Heimia)种质为材料,开展种质种间特征分析和紫薇种内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进一步优化紫薇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6对荧光引物鉴定样品基因型,利用GeneMarker软件进行基因型数据的读取;对239份紫薇属种质和1份黄薇属种质进行特征位点分析;并利用Popgene、Cervus、NTSYS和GenAlEx软件对227份紫薇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参数估算、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紫薇(L.indica)种内的特征位点信息最为丰富,其中15个引物所体现出的特征位点信息中,紫薇都有其独特的位点区别于其他6个种,而在福建紫薇(L.limii)、川黔紫薇(L.excelsa)和尾叶紫薇(L.caudata)中也有部分特异的特征位点是紫薇中没有的;16对紫薇SSR荧光引物共检测出14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有8.938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600,Shannon’s信息指数(I)均值为1.459,观测杂合度(Ho)均值为0.577,期望杂合度(He)均值为0.687,Nei’s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0.685,平均多态信息指数(PIC)为0.648,表明参试紫薇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聚类结果显示参试紫薇种质分为10个组群,其中美国引进紫薇种质、湖北野生紫薇种质相对独立聚集成不同组群;主坐标分析显示这10个组群大致可分为3个区域,其中湖北的野生紫薇种质、美国引进种质分别相对聚集在一起。【结论】利用SSR标记可以有效地反映出紫薇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进一步优化紫薇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构建核心种质及创制新品种、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