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0~800年的气候变化促使了吐蕃帝国的兴衰(英文)

作者:侯居峙*; 冀克家; 朱二雷; 董广辉; 仝涛; 储国强; 刘卫国; 吴文祥; 张水龙; Jade D'Alpoim Guedes; 陈发虎*
来源:Science Bulletin, 2023, 68(11): 1187-1194.

摘要

公元7~9世纪,吐蕃帝国成为一个介于唐王朝和阿拔斯王国之间的超级区域势力,在中世纪早期的亚洲地缘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作为青藏高原历史上唯一一个统一的地方政权,强大的吐蕃帝国兴起和衰落的原因存在诸多争议.本研究利用了青藏高原中部湖泊江错的纹层沉积物,基于精确的纹层定年和多种地球化学指标,重建了亚年际尺度的降水和年代际尺度的温度记录,发现吐蕃帝国发展、鼎盛阶段与一个长达两个世纪的异常温暖湿润期时间一致.生态位模型模拟显示气候的暖湿化可使得青稞可耕种面积扩大,增加农业生产力,并且牧草产量增高,可能会引起高原地区人口增加,并且会有充足的后勤补给.9世纪初的干旱则可能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人口减少,加之内部战乱导致吐蕃迅疾衰亡.降水记录和吐蕃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紧密关系意味着吐蕃帝国实施了灵活的对外战略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当今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这一研究结果对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高寒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