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民国元年,38岁的赵叔孺来到上海。此前十年,他当过几任小官,虽"所至有政声",但淡泊的性情、对金石书画的挚爱使他最终选择了归隐——大隐隐于市,隐于艺。父亲赵佑宸是咸丰年间的翰林,曾为同治帝蒙师,官至太常寺卿。"官二代"赵叔孺天赋高、出道早,金石书画、翎毛虫草无不擅,其时已步入艺术的黄金期;且精于鉴识、收藏古代文物,36岁编拓出《二弩精舍印谱》八卷。这样一位正值盛年的大家,自然吸引远近慕名而来求墨迹和印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