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椎间盘生物力学的变化,以及摘除不同位置和大小的椎间盘对术后椎间盘应力的影响。方法基于CT扫描数据,建立L4-L5椎间盘部分摘除术后腰椎及椎间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后模拟人体7个运动方向(直立、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记录并分析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结果髓核去除的6组与正常组比较,不同体位下椎间盘的应力均升高。除旋转体位下,椎间盘应力的改变为A2组> A1组> B2组> B1组,A1组均大于去除面积是其两倍的B2组。左旋转体位下,椎间盘应力增加明显,B2组> B1组> A2组> A1组>正常组。在除了侧弯的5种体位下,C2组椎间盘应力为所有组中最高,且C1组应力大于A1组和B1组。结论腰椎前屈时应力最大。在相同位置,去除椎间盘的大小和其术后应力改变成正相关。椎间盘切除过宽会使其应力增加较大。MSU分型为C型(外侧或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术后椎间盘应力增加最多,是椎间盘去除术后退变的高风险型,B型(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术后椎间盘应力增加最小,是术后的相对稳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