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油茶织蛾(Casmara patrona)是油茶上的重要枝干害虫,油茶织蛾的危害发生与生态因子关系密切,掌握该害虫蛀食危害的生态学特性及其测报模型,可为害虫监测预警及生态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017—2022年这6年对江西主要油茶基地油茶织蛾幼虫蛀食危害情况的系统调查,运用“步进”法逐步回归分析,分析油茶林林分、气象、食物等三个方面的17个生态因子对油茶织蛾幼虫的发生程度(发生量)的影响。【结果】林分郁闭度x9、坡向x6、密度x10、植被覆盖度x11、林缘林内x8、树龄x1等6个因子是影响油茶林有虫株率的主要林分因子,而主林层郁闭度、坡向则是2个关键林分因子,应用回归模型(y=58.468–14.223x9–49.637x6–0.024x10+0.124x11–4.340x8+0.066x1)可对油茶织蛾幼虫危害的发生程度进行预测。在其他因子具备的条件下,4月和5月的平均温度是2个关键气象因子,最佳预测模型为y=3.262x41+0.524x51–50.137,经检验,该模型预报准确率达97.05%,说明该模型是可靠的。生物因素(食物)也是影响油茶织蛾发生的主要因素,不同的油茶品种,油茶织蛾幼虫发生危害程度(有虫株率)存在显著差异,在11个江西油茶主栽品种中,抗虫性较强的是长林180号,受害较重的是长林166号和长林27号。【结论】主林层郁闭度、坡向、4月平均气温、5月平均气温是影响油茶织蛾有虫株率的关键因子,构建的预测预报模型可对油茶织蛾幼虫危害的发生程度进行准确预测。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