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原发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分析

作者:李飞; 刘锦琳; 田强*
来源: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 7(36): 5-13.
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2236002

摘要

目的 探讨眼眶原发性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本院经手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的23例眼眶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I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病变部位、病变形态、侵犯部位、MRI信号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 23例眼眶原发性淋巴瘤患者中,病变部位单侧占比高于双侧占比(P<0.05);病灶形态为局限性或弥漫性;侵犯部位为肌锥外间隙和跨肌锥内外占比高于肌锥内间隙占比(P<0.05)。所有患者MRI平扫T1加权成像(T1WI)均同眼外肌信号一致呈等信号,T2加权成像(T2WI)及短T1反转恢复(STIR)序列以稍高于眼外肌信号为主,少数与眼外肌信号相同(P<0.05);增强MRI成像以轻度均匀强化和轻、中度欠均匀强化为主,极少数呈与眼外肌信号一致的中度均匀强化(P<0.05)。病变累及眶隔前部占比高于未累及眶隔前部占比,累及眼外肌包绕、分界不清占比高于未侵犯、受压占比,累及视神经未受包绕占比高于受包绕占比,累及眼球未受包绕占比高于受包绕占比,眼眶骨质破坏占比低于无眼眶骨质破坏占比,眶外侵犯占比低于无眶外侵犯占比(P<0.05)。结论 眼眶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单侧多见,病灶呈局限性或弥漫性,以侵犯肌锥外间隙和跨肌锥内外为主,好发于眶隔前部,并向眶内侵犯;较多包绕眼外肌生长,少见包绕视神经、眼球生长,少见骨质破坏和眶外侵犯;T2WI及STIR序列MRI信号稍高于眼外肌,增强扫描呈轻度至中度、均匀或欠均匀强化。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