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旨在探讨发病时D-二聚体(D)数值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从而为脑梗死判定预后提供临床指导。方法:64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均由神经专科医师应用mRS及NIHSS量表进行评分,建立卒中登记。入院后第4天检查D-D数值,将其分成增高组(D1组)及正常组(D0组)。同时分析各个组之间与评分的相关性,对入选患者1个月及3个月后再次进行mRS、NIHS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第4天时D1组占64.1%,D-D值已明显升高,两组在mRS及NIHSS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发病1个月及3个月后,mRS及NIHSS评分均下降,D1组评分改善不及D0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们选择发病后第4天D-D测定值作为研究指标。D-D的水平反映着体内高凝状态,D-D值直接影响患者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影响着预后。

  • 单位
    江苏省海安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