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仁是儒家的核心概念。早期儒家以爱释仁,仁是人道。汉儒开始以生释仁,仁即生生,生生是天道,仁是天道。宋儒以通释仁,宇宙万物因为仁的贯通而为一个生命体,人成为一体生物的部分,人道之爱与天道之生融为一体。生生之仁突出了生命体的生存。生存是“生物”的存在方式,以生释人便是以物释人,人是“生物”。人性与物性便失去了区别。和早期儒学不同的理学认为仁不仅生,而且内含天理。天理在人便是性。超越之性或理决定了人的生存性质。这种超越之理是人类理性活动的产物,即,心灵在具体的活动即“事”中找到了主宰之理、实现了心理合一。自然行为转变为超越行为。这种超越性转变不仅依赖于普遍之理,而且依赖于自主性的个体活动。传统仁学视域中的人仅仅是生物。因此,我们应该走出仁学的藩篱。
-
单位山东大学; 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