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比较20世纪40年代最重要的两个艺术作品《流民图》和《一江春水向东流》,认为现有的史观评价是一种惯性,缺乏艺术社会史"重建方案"的范式要求。一旦进入到"重建方案",还原到艺术家个体身上,我们会发现20世纪40年代,中国艺术家的心态普遍处在一种情感悬置的两可状态之中。这种状态浓缩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体现为一种情感认同与理智认同的博弈。更为重要的是,它反向证明了美国当代艺术哲学家阿瑟·丹托的"艺术界"理论——"艺术界"决定了寻常物嬗变为艺术,但"艺术界"也有可能使艺术悬置。《流民图》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无疑是悬置的一个实在证明。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