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曾经是HBV感染高流行区,而且存在一定比例的HBV易感染人群和既往感染,单项抗-HBc阳性人群,特别是在40岁以上人群中比例较高,其中一些人可能为HBV隐匿性感染者(OBI)。OBI临床诊断较困难,但这种隐匿感染却可使疾病慢性进展,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的发生。在免疫机能下降或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时可能导致OBI患者HBV的复燃。而且,OBI患者是潜在的HBV传染源,可通过输血、器官移植和母婴密切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OBI的发生机制、流行趋势和定义的演变进行探讨,并提出我们对OBI定义的理解以及检测方法的改进,希望对OBI人群的诊疗及管理和HBV的防控有所益处。
-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基础医学院; 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