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梓建; 魏丽萍; 许朝霞; 徐豪杰; 刘强; 罗霓
来源: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 52(09): 670-675.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32例老年继发性BPPV患者(继发组,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60~89岁)的临床表现和手法复位疗效,与同期治疗的121例老年原发性BPPV患者(原发组,其中男39例,女82例,年龄60~86岁)进行对比,并追踪随访12个月。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继发组占同期全部老年BPPV患者的20.92%(32/153)。继发组与原发组性别构成比及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X2=0.79,P>0.05;年龄:t=0.37,P>0.05)。继发组中2个或2个以上半规管受累率为21.88%(7/32),高于原发组的6.61%(8/1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P<0.05)。继发组中有5例为双侧半规管发病,发生率为15.63%(5/32);原发组中有4例双侧发病,发生率为3.31%(4/1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4,P<0.05)。继发组中首次复位有效率为57.50%(23/40),原发组为82.31%(107/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6,P<0.05)。继发组中多次复位有效率为87.50%(35/40),原发组为91.54%(119/1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P>0.05)。继发组首次复位成功时所需平均循环次数为(3.9±1.3)次,而原发组为(2.1±1.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P<0.05)。随访12个月后继发组的复发率为37.50%(15/40),原发组为16.15%(21/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35,P<0.05)。结论老年继发性BPPV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常继发于突发性聋及头部外伤;双侧及多个半规管受累率较高;首次复位有效率较低,所需循环次数较多,多次复位后有效率与原发组无明显差异但复发率较高。

  • 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