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组织透明化技术观察隔药灸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血管生成的影响,从三维水平探讨隔药灸治疗结肠炎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TNBS灌肠法制备结肠炎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抑制剂组,每组8只。隔药灸组采用隔药灸天枢、气海穴治疗;抑制剂组采用10 mg/mL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溶液按1 mL/kg体质量进行腹腔注射治疗。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CUBIC组织透明化技术对各组大鼠结肠组织进行透明化处理,通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CD31)染色标记血小板内皮细胞,采用Imaris三维图像处理软件对结肠血管网络进行三维测量和分析。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结肠形态结构紊乱,黏膜固有层有明显裂隙样溃疡,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隔药灸组和抑制剂组上述病理改变均减轻,可见新生的黏膜上皮修复。结肠血管网络三维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结肠平均血管密度增加,分支等级增加,血管直径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和抑制剂组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显著降低,结肠平均血管密度降低,分支等级降低,血管直径增加,而隔药灸组和抑制剂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隔药灸能有效减轻结肠炎大鼠结肠炎症和组织损伤,抑制结肠炎大鼠结肠血管生成,从而发挥对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