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早期胃食管交界处癌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差异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疗效分析,从而评价ESD治疗早期胃食管交界处癌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ESD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早癌的338例患者,根据病灶位置,将157例早期胃食管交界处癌为研究组与181例胃癌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多因素分析年龄≥62.5岁、男性、平坦型腺癌、分化型腺癌及黏膜下层浸润为早期胃食管交界处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82、2.299、2.497、2.425、2.939,P <0.05)。早期胃食管交界处癌手术时间[(104.14±58.49)min vs.(73.39±45.06)min,P<0.001]长于胃癌组,治愈性切除率低于胃癌组(70.7%vs. 80.7%,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Kaplan-Meier分析,两组总生存率(log-rank P=0.889)及治愈性切除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712);单因素分析病灶直径≥2 cm(91.3%vs. 67.6%,P=0.002)、未分化腺癌(21.7%vs. 0.9%,P <0.001)、黏膜下层浸润(60.9%vs. 13.5%,P <0.001)、淋巴脉管浸润(4.3%vs. 0,P=0.027)、有溃疡(23.9%vs. 5.4%,P <0.001)是早期胃食管交界处癌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结论:ESD是治疗早期胃食管交界处癌的安全有效方法,但病灶直径≥2 cm、病理类型分化差、黏膜下层浸润、淋巴脉管浸润、有溃疡的早期胃食管交界处癌ESD治疗治愈性切除率降低。

  • 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