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A图像的颈内动脉相关灌注区成像临床应用初探

作者:胡震; 金巍; 尹豆; 邓钰蕾; 刘军; 李彬寅*
来源: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2, 22(08): 707-716.
DOI:10.3969/j.issn.1672-6731.2022.08.010

摘要

研究背景 DSA是脑血管病不可替代的诊断方法,其对颅内大血管病变较敏感,而对远端灌注信息不全面。为定量评估供血动脉灌注区,本研究首次提出一种依赖去卷积算法和交叉相关(CC)算法的颈内动脉灌注区成像方法。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行DSA检查的4例脑血管病患者和2例健康受试者,提取颈内动脉输入函数(AIF),采用去卷积算法计算每个像素点达容时间(Tmax),再采用CC算法获得全脑各像素点与颈内动脉灌注相关的CC图。2例健康受试者随机选择AIF兴趣区,计算CC图均方根误差(RMSE),行信度分析;4例脑血管病患者绘制CC图,行效度分析。结果 信度分析显示,1例健康受试者左和右颈内动脉汤氏位和侧位CC图和Tmax图的RMSE值分别为0.008±0.011、0.022±0.002、0.015±0.007、0.004±0.008和(0.108±0.181)s,(0.181±0.214)s、(0.301±0.230)s、(0.035±0.092)s;另1例为0.015±0.023、0.007±0.011、0.007±0.011、0.005±0.012和(0.172±0.275)s、(0.092±0.174)s、(0.087±0.156)s、(0.079±0.153)s;且Tmax图的平均RMSE值低于DSA的时间分辨率,表明颈内动脉兴趣区取值框AIF取值范围的CC图可靠性较高。效度分析显示,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患者,CC图和Tmax图充分显示成功取栓后颈内动脉相关灌注改变;1例亚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术后常规DSA显示闭塞动脉再通,但CC图显示颈内动脉相关灌注无明显变化;1例大脑中动脉狭窄但无缺血事件患者,尽管常规DSA显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但CC图提示颈内动脉相关灌注良好,无需血管内治疗;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但无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尽管DSA未见大脑中动脉狭窄,但CC图仅见稀疏的颈内动脉相关灌注。结论 基于常规DSA图像的CC图和Tmax图在颈内动脉兴趣区取值框AIF取值范围内具有良好的信度。CC图可提供供血动脉灌注区定量信息,有助于准确诊断和制定适宜的治疗决策。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