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以卒中样发作起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卒中模拟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以急性卒中样发作起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158例。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结合出院时诊断,将患者分为卒中模拟病组(38例)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组(5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卒中模拟病相关评分,其中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者本次发病入院(就诊)前体温(>37.2℃)、收缩压、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吸烟史以及饮酒史),将实验室检查结果[脑脊液(常规、生化)、血常规及血生化等]、相关评分转换为有序等级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卒中模拟病的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远程卒中模拟病(TM)评分及FABS(facioplegia, atrial-fibrillation/age, blood-pressure, seizure)量表评分,并分别对其进行分层分析,其中NIHSS评分<5分为2,5~15分为1,>15分为0;TM评分<10分为2,10~20分为1,>20分为0;FABS量表评分<3分为0,3~4分为1,>4分为2。依据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检验值参考范围,按低于正常值、正常值参考范围内、高于正常值将脑脊液的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氯化物及葡萄糖含量分别设定为0、1、2;按照异常、正常分别将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生化(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D-二聚体)、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脑脊液生化(免疫球蛋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蛋白质、微量白蛋白)设定为1、0。以卒中模拟病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参数作为自变量,进行中枢系统感染所致卒中模拟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卒中模拟病组患者年龄、收缩压均低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12)岁比(49±19)岁,t=-4.176;(115±16) mmHg比(136±31) mmHg,t=-3.912;均P<0.01]。两组患者性别、入院前发热(>37.2℃)、冠心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史、饮酒史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卒中模拟病组血D-二聚体<0.6 mg/L的比例高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5%(34/38)比72.0%(36/50),χ2=4.052,P=0.044],其余脑脊液常规、生化及血常规、生化分层分布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组患者NIHSS评分总体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模拟病组TM评分<10、10~20、>20分的占比分别为65.8%(25/38)、34.2%(13/38)、0,急性缺血性卒中组TM评分<10、10~20、>20分的占比分别为22.0%(11/50)、52.0%(26/50)、26.0%(13/50),组间评分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97,P<0.01);卒中模拟病组FABS量表评分<3、3~4、>4分的占比分别为5.3%(2/38)、 81.6%(31/38)、 13.2%(5/38),急性缺血性卒中组FABS量表评分<3、3~4、>4分的占比分别为32.0%(16/50)、62.0%(31/50)、6.0%(3/50),组间评分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9,P=0.003)。(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发生卒中模拟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D-二聚体<0.6 mg/L患者发生卒中模拟病的风险是血D-二聚体≥0.6 mg/L患者的4.610倍(OR=4.610,95%CI:1.143~18.594,P=0.032);TM评分每降低1个等级(10分),患者发生卒中模拟病的风险增加6.401倍(OR=6.401,95%CI:2.633~15.561,P<0.01);而吸烟史与卒中模拟病无关(P>0.05)。结论 在卒中样发作起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血D-二聚体<0.6 mg/L及低TM评分可能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发生卒中模拟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