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与正常人群不同体位MRI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平; 于宝海; 邵书盈; 陈小帅; 张欲翔; 赵建
来源: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0, 39(08): 1587-1591.
DOI:10.13437/j.cnki.jcr.2020.08.028

摘要

目的通过MRI检查探讨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患者及正常人群不同体位的坐骨股骨间隙(IFS)和股方肌间隙(QFS)宽度的变化,提出IFI的最佳诊断界值,为IFI的准确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IFI患者40例为IFI组,共80个髋关节;健康志愿者40名为对照组,共80个髋关节,进行髋关节MRI双足外旋0°、30°、60°体位扫描,分析比较不同体位两组IFS、QFS宽度的差异。结果不同体位对照组与IFI组间IFS、QFS宽度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外旋角度增加,IFS、QFS宽度有减小的趋势。中立位0°到外旋60°IFS和QFS变化范围的差值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立位0°时IFS、QFS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及约登指数均最高。中立位0°IFS诊断IFI的界值为2.06 cm,其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97.50%、63.75%、0.895;中立位0°QFS诊断IFI的界值为1.32 cm,其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值分别为73.75%、95.00%、0.910。结论不同体位IFI组IFS、QFS宽度均小于对照组。IFI组中立位0°到外旋60°IFS、QFS变化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中立位0°为诊断IFI最佳体位,其IFS诊断临界值为2.06 cm,QFS诊断界值为1.32 cm。

  • 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