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低管电压和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6月—2021年5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为常规组,管电压140 kV,测试对比剂20 ml,扫描对比剂50 ml;B组管电压100 kV,测试对比剂20 ml,扫描对比剂20 ml;C组管电压80 kV,测试和扫描对比剂用量与B组一致。测量主动脉弓、左右颈总动脉、左右颈内动脉及左右大脑中动脉CT值,比较主动脉弓层面、右颈总动脉分叉层面和大脑中动脉起始段层面背景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记录3组CT容积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计算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3组左侧颈内动脉CT值分别为(363.7±50.6)Hu、(319.0±52.3)Hu和(381.8±58.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9,P<0.05),A组和B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1、5.21,P均<0.05);B、C组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颈内动脉CT值>300 Hu,可满足诊断要求。B、C组分别与A组比较,主动脉弓层面SNR、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4、9.79、7.66、8.32,P<0.05),B、C组右颈总动脉分叉层面SNR、CNR均低于A组(t=3.19、4.63、9.29、10.01,P<0.05)。3组右侧大脑中动脉起始处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02,P<0.05),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6,P>0.05)。3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2.32±0.07)m Sv、(1.63±0.14)m Sv、(0.88±0.06)m 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154.99,P<0.05)。B、C组总对比剂用量比A组少30 ml。结论 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使用80 kV管电压、测试对比剂20 ml、扫描对比剂20 ml可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在临床检查中切实可行。
-
单位青岛大学; 青岛市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