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混合痔术后病人进行不同时间、不同温度的中药坐浴对病人疼痛、水肿及创面愈合的影响,以寻求最佳的中药坐浴时间和温度。[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2例混合痔病人随机分为6组,每组17例,所有病人术后第1天起,大便后及换药前均给予痔疾洗液125mL加温水稀释至1 000mL坐浴,A组病人坐浴温度38℃41℃、坐浴时间5min,B组38℃41℃、10min,C组38℃41℃、15min,D组42℃45℃、5min,E组42℃45℃、10min,F组42℃45℃、15min。比较各组病人术后第7天伤口换药时的疼痛及水肿评分以及术后第3周切口愈合情况。[结果]6组病人术后第1天伤口疼痛及水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7天出现明显差异(疼痛:F=3.11,P=0.01;水肿:F=3.27,P=0.01,术后第3周切口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32,P=0.14);按不同坐浴温度、不同坐浴时间逐一比较发现,坐浴温度为38℃41℃的病人术后第7天疼痛及水肿评分低于坐浴温度为42℃45℃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t=-3.67,P=0.00;水肿:t=-2.28,P=0.03);不同坐浴时间的病人术后第7天的水肿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6,P=0.01),坐浴时间为5min的病人水肿评分最低。[结论]中药坐浴具有缓解混合痔病人术后疼痛、促进消肿和创面愈合的作用,最佳的坐浴液温度为38℃41℃、最佳的坐浴时间为5min。

  •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