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梅方抗结直肠腺瘤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作者:张彦博; 付晓伶*; 杨健; 郭翠; 张华月; 徐祎敏; 李园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34(04): 72-80.
DOI:10.16306/j.1008-861x.2020.04.013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蚕梅方(CMF)抗结直肠腺瘤(CRA)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CMF由僵蚕、乌梅组成。通过ACQUITY UPLC/QTOF System质谱分析结合Swiss Target Prediction在线工具获取CMF的主要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蛋白对应的人类基因;通过CTD、GeneCards、TTD、NCBI gene、DisGeNET等数据库收集有关CRA的靶点,映射至CMF主要成分靶点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选出关键靶点基因。将共同靶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与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检索出358个化合物,匹配到290个化合物,筛选得到CMF化学成分49个,PPI网络中共同靶基因9个;KEGG筛选得到8条通路,涉及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p53信号通路等。结论:CMF中叶酸、酪氨酸、环-(苯丙氨酸-酪氨酸)、槲皮素、鼠李素-3-O-鼠李糖苷、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等主要成分,通过PI3K-Akt-mTOR通路、p53通路参与调控CRA细胞增殖、促凋亡的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