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牧羊人之舞》是阿根廷当代作曲家希纳斯特拉于1937年创作的钢琴组曲《阿根廷舞曲》中的第一首,也是其上演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作品既运用了阿根廷马兰博的节奏特点,同时又采用了具有"相对独立的二元结构思维"的双调性结构。两个调性的碰撞突显了乐曲整体的紧张感,使乐曲更具风格化,大大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作品体现了希纳斯特拉早期音乐语汇的最重要特征——阿根廷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术的完美结合。文章介绍了双调性的历史演进,通过对若干双调性音乐片段的分析并对其理论延伸,探讨希纳斯特拉《牧羊人之舞》中的双调性技法,解析希纳斯特拉早期音乐创作的结构特征。
-
单位上海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