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耗散结构具有“开放性”“不平衡性”“非线性”“涨落”四个基本特质,并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适性的方法论意义。民族院校思政教育应借鉴耗散结构理论蕴含的系统发展变化机理:把握开放性,发挥网络阵地正能量;立足不平衡性,激发文化变迁自主意识;重视非线性,促成多方协同育人新格局;关注“涨落”,精准控制始变关键节点。因此,需采用适当的方法在内部生成或从外部引进负熵流,推动民族院校思政教育系统形成有序结构,以提升教育输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