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青海不同海拔高度的果洛(4 100 m)和互助(2 600 m)与平原地区上海(4 m)汉族健康人大循环及微循环特征。方法:将青海果洛28名年龄(45.62±10.15)岁、青海互助27名年龄(47.25±8.43)岁、上海20名年龄(43.12±8.28)岁的三地区汉族健康人分为:果洛组(GL)、互助组(HZ)和上海组(SH);抽取静脉血分别行血常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的检测;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APTT)、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应用连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CNAP)连续测定连续心排量(CO)、每搏输出量(SV)、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压差变异率(PPV)、血管外周阻力指数(SVRI),应用脉氧监测仪测得指脉氧(SPO2),用旁流暗视野成像(SDF)监测技术观察舌下微循环指标: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结果:与上海组比较,互助组和果洛组的RBC、HGB明显升高(P<0.05),而PLT明显降低(P<0.05);互助组的PT、Fib、APTT、TT、CO、HR、SV、MAP、SPO2均明显降低(P<0.05),而TVD、PVD、PPV、MFI均明显升高(P<0.05);果洛组的HCT、Fib、CO、SV、PPV、MAP、TVD、PVD均明显升高(P<0.05),而PT、INR、TT、SPO2均明显降低(P<0.05)。与互助组比较,果洛在组的RBC、HGB、HCT、Fib、APTT均明显升高(P<0.05);而SPO2、TVD、PVD、INR、TT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不同海拔地区的健康人微循环具有较明显的差异,高海拔地区健康人群微循环密度较平原地区明显增加,特别是在中度海拔地区更为明显,其特殊的生理意义,对救治高原地区感染性休克及慢性高原病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