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15年生嘎啦苹果/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C、N双标记技术,研究果实发育期不同施氮方式(传统一次性施氮、分次施氮和渗灌施氮,分别用ON、TN和IN表示)对苹果植株碳氮营养吸收、利用、分配、损失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至果实成熟期,苹果各器官Ndff值均为IN>TN>ON,新生器官间(果实、叶片和1年生枝)差异显著。植株全氮量和15N吸收量均以IN处理最大,ON处理最低。与ON处理相比,TN和IN处理15N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1.63%和68.60%,而15N损失率分别降低了10.60%和18.63%。各处理不同土层15N残留量差异显著,0—40 cm土层15N残留量为IN>TN>ON,60—120 cm土层趋势相反。TN和IN处理果实和贮藏器官(多年生枝、中心干和粗根)的13C分配率均显著高于ON处理,而营养器官(叶片和1年生枝)的13C分配率则以ON处理最高,IN处理最低。同时,在IN处理下,苹果产量、硬度、可溶性糖和糖酸比等品质指标均达到最高水平。综上,渗灌施氮通过降低氮素损失,显著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并优化光合产物在各器官间分配,从而最有利于苹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滨州学院;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