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反流高敏感(RH)和功能性烧心(FH)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三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镜检查无异常的持续烧心患者64例,包括NERD患者26例(NERD组)、RH患者12例(RH组)和FH患者26例(FH组)。比较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有无食管裂孔疝、PPI治疗效果、就诊前1个月内胃食管相关症状评分和发生率,以及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的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性差异法、Kruskal-WallisH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NERD组、RH组和FH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有无食管裂孔疝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NERD组的BMI高于FH组[(23.74±3.10) kg/m2比(21.26±2.75)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6,P=0.003);NERD组的PPI治疗有效率高于RH组和FH组(分别为19、4、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28、5.042,P=0.020、0.025)。NERD组上腹烧灼感症状评分和发生率均低于FH组[0分(0分,0分)比0分(0分,5分)、7.7%(2/26)比38.5%(1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56,P=0.006;χ2=6.933,P=0.008);NERD组、RH组和FH组烧心症状评分和胸痛、反流、癔球症、咽喉部烧灼感、咳嗽、上腹痛、早饱或餐后饱胀感、嗳气、恶心呕吐症状评分和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ERD组、RH组和FH组重叠FD、重叠PD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FH组重叠EPS发生率高于NERD组[46.2%(12/26)比11.5%(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9,P=0.013)。结论 NERD、RH和FH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PPI治疗反应和是否重叠EPS两个方面,FH重叠EPS发生率较高进一步强化了功能性胃肠病存在共同病理生理学机制的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