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调查我国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残疾现况, 探究炎症性肠病残疾指数(IBD-D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中国7个IBD中心与微信公众平台共1 170例IBD患者。采用IBD-DI问卷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收入状况等)、疾病活动度与用药和治疗情况、手术史等。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IBD-DI的影响因素。结果 1 170例IBD患者中, 男746例(63.76%), 女424例(36.24%);克罗恩病871例(74.44%), 溃疡性结肠炎(UC)277例(23.68%), 未定型结肠炎(IBDU)22例(1.88%);年龄为36.00岁(29.00岁, 45.00岁);IBD-DI为9.00分(5.00分, 15.0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 克罗恩病疾病活动度(β=0.65, t=22.33, P<0.001)、目前接受肠内营养治疗(β=0.09, t=3.06, P<0.001)、肛周手术史(β=0.06, t=2.12, P=0.034)是克罗恩病患者IBD-DI的影响因素;UC疾病活动度(β=0.65, t=14.37, P<0.001)、家庭人均年收入(β=-0.16, t=-3.59, P<0.001)、目前使用免疫抑制剂(β=0.12, t=2.66, P=0.008)、目前接受肠内营养治疗(β=0.12, t=2.57, P=0.011)、每次运动时长(β=-0.12, t=-2.67, P=0.008)是UC患者IBD-DI的影响因素。结论中国IBD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残疾且IBD-DI有差异。疾病活动度是影响IBD-DI的最重要因素。IBD患者中正在接受肠内营养治疗者IBD-DI更高;克罗恩病患者中有肛周手术史者IBD-DI更高;UC患者中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者IBD-DI更高, 而家庭人均年收入和每次运动时长与UC患者的IBD-DI呈负相关。
-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