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早期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及演变过程,提高对其早期识别能力及诊疗效果的判断。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检查及脑脊液生化尤其是细胞学动态变化资料。结果 60例患者中58例(96.67%)以发热、头痛发病,1周内并发意识障碍者9例(15.00%),伴抽搐5例(8.33%)、眼动障碍8例(13.33%)、偏瘫7例(11.67%),44例(73.33%)既往有肺结核病史。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浓缩集菌抗酸染色阳性8例(13.33%)、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5例(8.62%)、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DNA阳性5例(8.77%)。脑脊液改变以颅内压、蛋白定量升高、葡萄糖降低为主;细胞学变化呈现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的混合细胞学反应,发病早期脑脊液中性粒细胞比例<0.40,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短期内(最长随访2个月)可无明显改变。经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44例患者好转、11例迁延不愈并出院或转院、5例死亡;发病3周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发病3周后接受治疗者。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原学阳性检出率极低,早期诊断困难。肺结核病变对明确诊断具有辅助价值,脑脊液混合细胞学反应可高度提示诊断。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脑脊液细胞学演变缓慢,可长期呈混合细胞学反应,不能以此为据推翻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治疗时机很大程度上决定治疗效果。

  • 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