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研究距离较近的不同牧场及不同饲养方式下双峰驼乳脂肪酸特征,并建立产地溯源模型,本试验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采集5个牧场共139份双峰驼乳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驼乳中脂肪酸含量,并利用脂肪酸指纹特征建立不同牧场及不同饲养方式下驼乳的溯源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牧场及不同饲养方式下的驼乳中含量较高的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及肉豆蔻酸。相比谷饲,草饲方式下驼乳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S∶M∶P为12∶6∶1)更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居民膳食S∶M∶P比例(1∶1∶1),更符合居民营养需求。建立的不同牧场及饲养方式下驼乳的溯源模型交叉验证准确率分别为82.7%及95.0%。此外,硬脂酸、棕榈油酸、木焦油酸、豆蔻油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二烯酸、十七烷酸、亚油酸、花生酸、γ-亚麻酸、花生二烯酸、十五烷酸、反亚油酸、二十碳烯酸及二十一烷酸是鉴别牧场来源的关键重要性因子,二十碳五烯酸、二十碳烯酸、十五烷酸、木焦油酸、硬脂酸、棕榈油酸、十三烷酸、十五碳烯酸、十七碳烯酸、花生酸、二十一烷酸、豆蔻油酸及肉豆蔻酸是鉴别不同饲养方式的关键重要性因子。综上,脂肪酸指纹分析法可有效鉴别短距离的双峰驼乳来源,为双峰驼乳近距离的产地溯源及真实性鉴别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