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近年昭通市并殖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昭通市并殖吸虫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昭通辖区内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连续收集2011—2019年感染发病的并殖吸虫病例资料,对病例开展半年和一年随访,并对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12月—2019年6月昭通市共发现187例并殖吸虫病病例,多数年度发现病例数在20例以上。男性发病比女性多,男女比例为2.4∶1;年龄分布以儿童为主,12岁以下儿童占81.8%。病例分布在永善、大关、彝良、镇雄、盐津、绥江、水富、威信等8个县市、44个乡镇;其中以盐津县病例数最多,占61.0%,且多数集中在该县的普洱镇。病例的临床特征以幼虫移行症为主,48.7%的病例有体表包块,分布在胸壁、腹壁、头部、背部、四肢等部位,游走或不游走;44.9%的病例有胸痛、咳嗽、胸腔积液等临床表现;75.9%的病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部分患者粪便检查未发现肺吸虫卵。感染的风险因素为吃螃蟹和饮用生溪水,病例用吡喹酮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昭通市流行的并殖吸虫可能主要为斯氏并殖吸虫,呈中低度流行,分布范围较广。临床可以结合流行病学史、幼虫移行症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进行诊断和治疗。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流行区域斯氏并殖吸虫病的防治,降低该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