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学人类学被理解为以人类学视野思考和研究文学的比较文学研究流派,是20世纪比较文学领域催生出的跨学科研究。作为人类学与文学交流互动的成果,文学人类学天然的具有“跨学科”的特性。中国的文学人类学研究萌芽要追溯到20世纪早期闻一多、郑振铎等学者的研究。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是中国文学人类学由方法到学科、由奠基到壮大的时期。中国的文学人类学研究者始终坚持“世界性”与“中国性”相结合的原则,对从西方引入的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吸收与改造,使其能被灵活运用到本土问题的研究上来。本文以文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学科发展脉络为线索,从文学人类学产生的学科背景、文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史、中国学者对文学人类学理论的革新与实践三个方面,梳理文学人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从理论创新方面来看,文学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建设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对早期经典的重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学民族志研究以及交叉学科研究。从研究方法的开拓来看,中国文学人类学的贡献集中在“四重证据法”“N重证据”等跨学科方法上。文学人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体现着其与中国文化、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