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一、《牧民》篇:"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尹注:校,効也。张佩纶:《论语》"犯而不校",包咸曰:"校,报也。"(正文与诸说不特标出者均见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按:诸说不确。"校",《说文》:"木囚也",段玉裁:"以木羁之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67页)指木质刑具,用以羁绊约束犯人之行动,引申有较量、计较、对抗义。如《战国策·秦策四》:"韩、魏之强足以校秦矣。"高诱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