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MR成像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占龙; 滕皋军; 麦筱莉; 孙军辉; 张洪英; 牛焕章; 余辉; 李国昭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7, (01): 9-12.
DOI:10.13929/j.1003-3289.2007.01.006

摘要

目的建立兔血管内膜损伤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探讨用临床应用型MRI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方法用动脉球囊介入扩张兔一侧颈总动脉后高脂饲养12周,分别在球囊扩张前及扩张后2、4、8、12周末取外周血检测血脂水平并MRI检查;同时在球囊扩张后12h、6周、12周末取损伤血管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高脂喂养后第2周开始,血脂水平进行性升高;球囊扩张后6周起MRI显示,患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壁高信号,12周后,MRI表现为损伤血管壁高信号区增厚并管腔狭窄,对应病理学检查显示:到第6周时,血管平滑肌层增厚,内膜面有少量泡沫细胞形成,血管腔轻度狭窄;12周后,损伤侧颈总动脉明显粥样斑块形成,符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结论用介入动脉球囊扩张损伤加高脂饲养方法可成功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临床应用型MRI可成功检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

  • 单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