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明确广州地区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AC)不同菌种及药物敏感性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2020年广州地区分枝杆菌菌株库保藏的MAC临床分离菌株,对临床资料齐全并确诊为MAC肺病患者的临床菌株进行16S rRNA、ITS、rpoB、hsp65多靶位基因测序将其鉴定至种,再应用微孔板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确定其药物敏感性;根据患者临床症状、DR/CT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菌培养结果判断其临床治疗是否成功。结果 (1)91株MAC临床分离菌株中胞内分枝杆菌63株(69.23%),鸟分枝杆菌21株(23.07%);(2)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对阿米卡星、乙胺丁醇的耐药率存在差异(P <0.05);(3)鸟分枝杆菌肺病和胞内分枝杆菌肺病的治疗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66.67%vs. 41.27%,χ2=6.053,P <0.05)。结论 广州地区MAC临床分离菌株以胞内分枝杆菌和鸟分枝杆菌为主,不同MAC菌种的耐药性及临床预后存在差异;对于NTM肺病患者,应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并根据上述结果制定并优化临床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