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鳖谋猴肝"这个词语收录于佛学大词典,其源头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印度的佛教寓言故事集《本生经》。《六度集经》中亦有"猕猴与鳖"的故事;最早记录朝鲜半岛历史的《三国史记》中有与之类似的"龟取兔肝"的叙述;在北欧,世界经典《安徒生童话》中也出现了"猴子与鳄鱼"的故事,在中国,《中国动物故事集》中收录的《猴子和青蛙》明显是这个故事的改编版。本文将梳理此故事流传中的变形故事并以其中的三个故事为主体,分析"鳖谋猴肝"故事流传中的变与不变,小的方面可见故事发生地的气候、物候、故事作者的性情,大的方面可窥见故事发生国家的文化背景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