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甲午之后,选拔与培养西学人才的要求得到清朝朝野上下重视。为此,打破旧有的保举与科举、捐纳三途并进的铨选格局,清理旧有仕途而选择新的有效的取才、培才途径成为更急切的目标。从甲午到戊戌期间,在破除旧制、另立新途、弃旧图新、新旧杂糅的铨选议改不同阶段,作为旧的选拔异能奇才的主要途径,保举在其中的角色定位不断变化,并且由于保举对取人才与清仕途的双重影响,在特科、学堂开始出现而尚未定型的过程中定位纠结,展现了晚清新旧铨选制度转型的复杂过程。虽然由于戊戌政变迅速发生,该时期诸多议论尚未得到完全落实,却对新政初期的改革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晚清铨选由三途并进向新旧杂糅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