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安岳,古称普州,是古巴蜀的交通要冲,西与乐至县接壤,东边毗邻大足县。据史料记载,其石窟造像艺术开始于东汉晚期,历经隋唐五代,兴盛于宋,延续至明、清,是我国南方佛教艺术成就最大的代表之一,被称为"中国石刻之乡"。璎珞是安岳石窟菩萨造像中的重要服饰之一,就其形态结构与美学特征方面来看,兼容了佛教艺术与世俗文化的多元语言。本文从安岳石窟中菩萨像不同历史时期的通肩式璎珞的造型特征与穿戴样式,探讨其发展脉络、与之相关的文化身份认同等问题,从而提出我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背景下,巴蜀之地的石窟艺术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独特性。
-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