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881年,福州美以美会为传教救道,创办鹤龄英华书院。然而在书院接受西式教育的学生,承接外来观念,觉醒了权利意识,并身体力行之。1905年,愤于美国欲延续限制华工的条约,书院学生要求校方及驻闽美领事向美国政府转达抗议十条,因渺无回音终于退学。1909年,书院毕业生组织团体争夺咨议局选举权,但因美方介入,成为外交事件,为顾全国体不了 了之。1911年,福州起义,以书院学生为主体的炸弹队,为革命成功作出了极大贡献。福州鹤龄英华书院种瓜得豆,既展现了教会学校的多重面相,又诠释了近代中国历史的丰富与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