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采用不同因素取穴法干预急性疼痛,观察即时针刺镇痛效应,优选出最佳取穴方法。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纳入合格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7组。其中单因素取穴法4组:A组(同侧局部腧穴)20例、B组(同侧远部腧穴)20例、C组(对侧局部腧穴)20例、D组(对侧远部腧穴)20例;双因素取穴法3组:E组(先取同侧局部腧穴、后取同侧远部腧穴)20例、F组(先取同侧远部腧穴、后取同侧局部腧穴)20例、G组(取同侧局部和远部腧穴)20例。参照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McGill疼痛询问表,选取其中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制定的疼痛量表为指标,观察即时针刺镇痛效果。结果 VAS评分、PPI评分差值和疗效比较显示,单因素取穴组排序为B组>A组>D组>C组;双因素取穴组排序为F组>G组>E组。最佳的2组疗效比较F组优于B组。结论针刺镇痛效应最佳的单因素取穴法为同侧远部腧穴,最佳双因素取穴法为先取同侧远部腧穴、后取同侧局部腧穴;二者比较,后者更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