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0例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男100例,女100例。分析所有患者生存情况;肺癌组织及肺癌旁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PD–L1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PD–1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00例男性和100例女性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访时间3.8~35.2月,平均随访时间(24.82±16.38)月。2年无病生存率(DFS)为28%,2年总生存率(OS)为48%;PD–L1阳性表达与N2阳性站数、N2阳性率及隆突下淋巴结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D–L1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T分期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D–1阳性表达与N2阳性站数、N2阳性率及隆突下淋巴结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D–1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T分期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D–1及PD–L1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高度表达,同时与N2阳性站数及隆突下淋巴结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
单位信阳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