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底泥重金属污染及富营养化的特征分析与评价

作者:唐运萍; 隋世燕; 刘卫红; 孙蕊仙; 伏蓉; 司华新; 宋艳秋*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8(06): 133-142.
DOI:10.16112/j.cnki.53-1223/n.2023.06.362

摘要

为了解云南省洱海底泥重金属分布状况和污染程度,在洱海湖区13个采样点共采集到11组底泥样品,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8种重金属(Mg、Mn、As、Hg、Cd、Pb、Zn、Cu)的含量,分析其在洱海湖区的分布特征与含量水平,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所造成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估,同时测定了洱海底泥有机碳、总氮和总磷等环境因子指标.结果表明,洱海底泥不同重金属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呈现为Mn>Mg>Pb>Zn>Cu>As>Cd>Hg的顺序.虽然底泥中检出的Hg和Cd含量相较其他重金属元素低,但两者含量均高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其中Hg和Cd的最高含量分别是云南省土壤背景值的5.79、4.94倍.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Hg>Cd>Pb>Zn>Cu>As.重金属Hg和Cd的污染程度最高,造成的潜在生态危害水平最大,下关镇、小关邑、南湖心等下游地区为主要污染区域,总体呈现南部>北部的趋势.此外,洱海底泥富营养化程度相对较高,但明显低于云南省滇池这个底泥污染严重的湖泊.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