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流域碳汇空间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作者:胡晓婷; 施智勇; 程飞; 谢慧黎; 武艳芳; 刘兴诏*
来源:水生态学杂志, 2023, 1-13.
DOI:10.15928/j.1674-3075.202307090186

摘要

分析流域碳源/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可为流域碳汇效益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气象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有机碳数据、DEM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等多源数据,基于修正的CASA模型和土壤微生物呼吸模型对闽江流域植被碳汇量进行估算,划分出碳源区、低碳汇区、中碳汇区和高碳汇区,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流域内碳源/汇空间分布特征,厘清了影响闽江流域碳汇空间特征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闽江流域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总体呈中高碳汇属性。中碳汇区分布范围最为广泛,均匀分布在整个流域;高碳汇区重点分布在东南部及河谷地区;低碳汇区主要集中沿水系、交通路网及各市县外围区域分布;碳源区零散分布在各市县中心城区所在位置。(2)随着海拔的升高,碳源面积相应减少,而高碳汇区面积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占比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汇作用差异较大。高碳汇区主要集中在林地,碳源区主要集中在水体、裸地和建设用地。(3)闽江全流域及流域上、中游碳汇空间特征主要驱动力是土地利用类型,而流域下游碳汇空间特征的主要驱动力是人类活动影响;任意两个因子的交互解释力明显大于单一因子解释力,其中,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协同增强效应对闽江流域碳汇空间特征的影响最为明显。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