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最初被描述为高内皮静脉中的核蛋白,稳定表达于人及小鼠组织中各种细胞类型的细胞核中,包括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等。IL-33是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细胞因子家族的成员,可同时作为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发挥作用。IL-33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肿瘤发生抑制蛋白2(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T2)和核心受体IL-1受体协同蛋白(IL 1 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IL 1RAcP)结合,形成IL-33/ST2信号通路,在免疫介导的疾病如感染、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多种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IL-33在调节抗肿瘤免疫和肿瘤生长方面具有潜在的作用,但其确切功能以及其在肿瘤发展中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在妇科肿瘤的外科手术切除和全身化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恶性肿瘤的预后仍然较差。为了进一步个性化治疗,还需要找到其他预测临床病程预后的标志物和可能的治疗靶点。研究恶性肿瘤侵袭性生长和转移相关的分子机制,可能为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主要综述IL-33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单位